随着冬季的到来,温泉旅游的休闲方式日趋炎热,尤其是周边旅游所青睐的度假产品更是如此。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温泉旅游已逐渐成为一种旅游休闲保健产业。然而,目前我国温泉的开发利用仍然比较单一,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的“生活泡沫”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产品的升级改造还有很大的空间。同时,消费者对温泉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认识,如何更好地了解温泉度假,识别未来温泉的质量,也需要国家标准和市场教育的指导。
成立了第一个温泉产业基金。
随着温泉假期的到来,温泉产业的资本运营也在加快。十一月十二日,孤都控股与中大风险投资集团签署协议,成立中国第一只温泉投资基金。据了解,基金的设立是将温泉产业的上下游资源整合和投资于温泉产业链,重点是温泉及相关产业项目,以及产品创新、产品升级等投资。据悉,孤都控股主要从事广东江门孤都温泉综合度假村的经营和管理。这是中国第一只温泉概念股,并于2016年在香港上市。
旅游市场的细分越来越明显.. 温泉旅游已成为现代休闲产业的一种类型,也被认为是行业中的朝阳产业。 就消费环境而言,目前国内温泉市场正在好转。 根据准行业研究人员的数据,2017 年我国温泉旅游人数将达到 2.2 亿人次,未来 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8.19% ,2021 年温泉旅游人数将达到 4.3 亿人次.. 资的加入,确认了温泉旅游产业的商业价值,市场前景和投资潜力..
虽然我国温泉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温泉旅游作为一种商业形式,其历史并不长。目前,温泉旅游主要以健康、健康和休闲为主要目的。从原职工温泉疗养院到目前温泉风景区、主题温泉等产品,温泉的产品形态和方向逐渐增多。作为一个温泉资源丰富的大国,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和台湾共有2200个温泉,其中除没有温泉的上海和天津外,还有超过25℃的温泉,包括北京在内的其他省份也有不同数量的温泉。质量最好的温泉目的地包括腾冲、四川海螺沟、黑龙江临甸、广州清远、西藏羊八井等地,北上光深等一线城市,也有许多温泉旅游目的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兴斌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温泉作为一种休闲方式,适合各种年龄和群体,可以在高端消费,也可以为公众消费。整年都有市场,尤其是冬季重要的节假日选择,是一个在市场支持和引导下具有市场前景的行业。
温泉的低谷季节是明显的。
温泉旅游作为一种健康度假方式,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王兴斌指出,温泉旅游主要集中在周边休闲旅游,或作为旅游景点附加体验项目,仅以温泉为目的长途旅游相对较少。
九华山温泉中心总经理刘新宇告诉“新京报”,九华山温泉中心游客的主要来源是来自北京的个人游客。大多数中老年人和温泉中心成员在工作日,主要是在周末或假日亲子探视。在温泉旅游结构中,散户游客占有优势。根据2016年“中国温泉旅游白皮书”,2016年近80%的温泉用户选择免费旅游,而80后用户年龄分布最突出,性别比例均衡。
作为假日的度假方式,旺季也比较明显,尤其是在冬季是温泉旅游的旺季。刘新宇指出,北京周围的温泉是从六月到九月,即夏天是淡季,五月是客流量大的季节,特别是周末。
与城市周围的温泉休闲不同,温泉的淡季随着景区的淡季而变化。据陕西省华清宫市场部主管蔡秋琪介绍,华庆唐温泉酒店和景区温泉项目大多是3月至11月旅游旺季的游客,虽然冬季是温泉旅游的旺季,游客也有所改善,但与旅游旺季相比,仍然是淡季。
发展模式单一,温泉文化不够。
据“新京报”记者调查了解,温泉旅游虽然前景广阔,但目前一些地方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主要是作为酒店配套服务和独立的外部管理,这也成为近十年来全市温泉资源开发和风景温泉利用的主要模式。刘新宇说,九华别墅从事温泉服务已有近20年的历史。从会议合作服务开始到目前的零售消费,商业模式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它为酒店住宿客人提供温泉服务;另一方面,它分别出售温泉服务的门票。华英宫温泉类似,除了温泉酒店和温泉门票外,还有早期开发温泉足浴等小项目的景区。
然而,随着零售旅游者时代的到来,特别是80后一代,90后一代加入了温泉度假消费,过去仅限于疗养和沐浴,以及单一的传统体验“生活泡沫”已经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旅游者对消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温泉旅游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要。
温泉酒店之后,温泉旅游度假村、温泉镇、温泉主题公园等成为温泉产业发展的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如“温泉”模式结合露天温泉、特色住宿、娱乐、观光等,消费者追求的私密性越来越强。专家指出,温泉旅游由于其资源特点、定位、规模等特点,各地温泉场所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主题和功能,如观光娱乐温泉旅游应建设户外露天温泉主题公园等娱乐设施,医疗保健温泉旅游应注重健康维护和医疗保健。王兴斌说,不同功能的医疗保健功能甚至可以根据温泉的组成细分。很好的宣传。
同时,温泉旅游也可以注入发展的文化内涵,比如所谓的华清池6000多年历史有着不同的历史细节。华清宫营销部负责人对“新京报”表示,目前华京池的文化内涵也是运营商难以掌握的问题之一。目前,它正在建设“唐文化”,增加唐代传统的温泉浸泡工艺。
反复暴露健康问题,消费者意识需要提高。
虽然我们可以看到温泉旅游已不再是一个完全高端的少数民族旅游产业,但消费者意识仍然不高。王兴斌指出,温泉旅游在韩国和日本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温泉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在中国并不普遍,消费者对温泉旅游的认识还不成熟。刘新宇说:“虽然消费者知道温泉对健康有好处,但具体好处是什么,但去温泉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还比较模糊,企业在市场上有很大的教育空间。”
“真正的温泉是什么?如何辨别真假?”温泉旅游知识有限的游客也会遇到温泉问题。此时,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权威认证有助于帮助消费者识别。国家旅游局2015年颁布的“温泉旅游服务质量标准”首次对温泉水质进行了规范。据刘新宇介绍,北京市地热协会通过水质监测和勘查,向使用真正温泉的企业颁发地热(温泉)开发利用单位证书,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广东也是一个温泉开发省。最近,广东省根据“温泉企业服务质量分类与评价”和“旅游温泉标志使用标准”等国家标准,对16家温泉企业的水质检测报告进行了全面研究和审核。对于被认定为真正温泉的企业,广东旅游协会和广东温泉行业协会将为其发放许可证,以帮助消费者直观地识别它们。
除了温泉质量参差不齐外,温泉旅游服务场所的健康问题也令人担忧。温泉产品的价格跨度很大,从几十元到几百元,这是不可避免的欺骗消费者。在媒体曝光方面,一些温泉旅游中心的消毒柜如家具、浴巾、浴袍等被工作人员踩踏等。此前,北京顺京温泉也反映了消费者对温泉质量的混浊、不洁等问题。根据“温泉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温泉旅游服务场所应配备一次性布草、毛巾架、秩序维护和环境卫生,以及消费者明确温泉池温度、泡浴适宜时间、主要禁忌等。刘新宇告诉“新京报”,企业每天都要对温泉水质进行检测,上级有关部门也要定期抽查,行业强制性标准也要更加完善。
建议:温泉资源不应过度开发。
温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礼物,但它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在一些地区,在短时间内过度开发温泉资源可能导致资源枯竭。据“新京报”记者报道,温泉有自然的涌浪和人工开采,但水位下降和水温下降。据刘新宇介绍,以北京小唐山地区为例。过去,温泉井可以在700米处抽取温泉水,但现在温泉井的深度已达1500米,温泉水的温度也略有降低。
王兴斌指出,温泉水可以完全回收利用,灌溉农作物,处理后养殖鱼类等。这种可持续利用目前也在使用中。据了解,温泉协会对温泉的开发有一定的限制。小汤山温泉的一些正规温泉企业将用过的温泉水排入特殊的温泉管道,将其与普通生活污水区分开来,并进行回用。华清池还说,温泉也有二次使用,如补充日常湖水,灌溉和作为厕所水。总之,温泉水的有效合理利用仍然需要社会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