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游攻略联盟

“刷脸”坐飞机的时代还有多远?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行业媒体快报近日表示,美国一些航空公司已经在登机口测试了面部识别技术,许多乘客对此感到兴奋,但一些民间社会组织警告人们要警惕这一趋势。原文如下:

对于那些经常坐飞机的人来说,加速登机绝对是件好事。为了做到这一点,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尝试生物识别技术,允许乘客通过“面部识别”而不是纸质登机牌登上飞机。

航空公司表示,这种方法可以加快行李托运、安检和登机的进程。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例如,一个公民社会担心它会“以安全的名义”损害美国的隐私。

隐私保护人士担心,这种“人脸识别”方式有一天可能会成为常态,而不仅仅是在登机时。因此,他们正在推动制定法律标准,以规范生物特征数据的存储和用户访问,包括手指和掌纹。

电子前沿基金会(ElectronicFrontier Foundation)高级律师亚当·施瓦兹(Adam Schwaz)表示:“我们认为,这需要用户的同意,不仅是在收集数据时,还需要用户同意如何处理这些数据。”

几家航空公司的试点项目。

民用航空旅行的安全由国土安全部海关和边境保护局 (CBP) 执行,、华盛顿杜勒斯机场、芝加哥奥黑尔机场等多个主要国际机场进行了有计划的测试。 CBP 将存储在护照微芯片中的旅客照片与在机场拍摄的照片进行了比较。 目标之一是更好地跟踪迟到的签证旅行者。 CBP 说,美国公民的图片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删除,但批评人士警告说,CBP 可能随时改变这一点。

5月底,捷蓝航空(JetBlue)与cbp和总部位于日内瓦的IT供应商sITA合作,推出了一个试点项目,允许客户只使用cbp的面部识别工具登上飞机,这样捷蓝地勤人员就不必检查乘客的登机牌和护照。由于护照照片是现成的,乘客不需要经过登记手续才能参加这个项目。

达美航空还宣布,将在一些机场测试生物识别系统,允许乘客在扫描登机牌时拍摄面部图像。上个月,该航空公司还宣布了一项单独的飞行员计划,允许乘客在里根华盛顿机场(Reagan Washington Airport)登机时使用指纹。

但乘客必须以每年179美元的价格登记,才能使用指纹或虹膜照片穿越一些机场的快速通道,他们还必须是达美航空“里程”计划的成员。航空公司还计划在机场提供“指纹托运行李”服务,即旅客在托运行李时不需要出示身份证或登机牌。

“一旦我们完成测试,国内航班上的乘客可以在几个月内,而不是数年内看到该系统的应用。”达美首席运营官在7月份的一份声明中说。

“人脸识别”可以成为一种强制措施吗?

隐私保护人士对这一做法感到担忧。CPB官员所称的“生物识别通道”将从安全通道开始,并对多个地点的乘客进行面部识别。

航空公司、技术供应商和政府机构表示,使用生物识别扫描仪,员工可以释放能量,为客户提供“一对一”帮助,而不必花时间扫描登机牌和检查护照。

但一些民间社会团体警告称,这些选择可能很快演变成强制性选择。

"从我们的观点来看,还有很多问题,"Schwz说."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解释机制将如何工作,以及它是否会尊重人们的生物信息隐私。"

。他们警告说,乘客的面部图像将很容易在机场外使用。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League)高级政策分析师杰伊·斯坦利(Jay Stanley)表示:“如果我走在人行道上,你不能只取我的指纹,还可以拍我的照片。”一开始,面部识别似乎是有趣和方便的,但消费者必须事先全面了解这样做的潜在后果。“

这项技术的准确度不高?

CBP 的面部识别工具有许多细节尚未被披露. 一份 2015 年的文件说,该工具允许根据“80 多个面部特征”对进入美国的人进行面部比较,包括下巴骨的长度、颧骨的大小和眼睛之间的距离。 近日,CBP 的一位负责人告诉隐私保护组,生物识别系统进行的面部扫描的假阴性率约为 4% ,这意味着在持有合法护照的乘客中,将采取 4% 的额外筛查..

斯坦利说:“总的来说,政府似乎对如此低精度的技术感到惊讶。”而4%的数字没有证据;政府应该公开其面部匹配算法,以便独立机构研究其可靠性。“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即使生物识别技术还处于测试阶段,他们也普遍愿意扩大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捷蓝航空的一位副总裁说:“使用这种技术,不再需要扫描登机牌或手动检查护照。只要你看着相机,你就可以继续。”

达美航空在6月份宣布其面部识别试点项目时还表示:“我们一直很高兴与CBP合作,测试其新技术以改进这一过程。我们将继续开发自己的生物识别客户体验解决方案,以改善我们在机场的旅行体验,同时让员工能够专注于更高的客户需求。”

航空公司扩大使用生物特征扫描的另一个好处是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航空公司和他们的合作伙伴说,他们不仅有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政策和安全计划,而且还让乘客充分了解数据是如何使用的。例如,CLEAR的隐私政策说:“我们永远不会出售或出租有关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