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期间,上海外滩发生的大规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月4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风景名胜区最大承载力审批办法”,要求各景区计算游客的最大承载能力,并制定相应的旅游流量控制规划。有业内人士指出,“风景区客流监测指南”的出台,制定了国家标准,或将有利于防止上海外滩发生类似的。
记者了解到,风景名胜区接待旅客已不再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去年国庆节期间,许多地方的风景区出现了“爆炸棚”现象。北京八达岭长城每天接待63000人,济南动物园1800只动物每天观看140000游客。这些数字反映了节假日接待游客过多的景区的困境。
因此,指导意见指出,景区应结合国家、地方和行业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景区的最大承载力进行验算。同时,指南也给出了明确的计算方法和公式,供各景区参考。
例如,八达岭长城核心风景区的人均空间承载指数为1~1.1m2/,故宫核心景区的人均空间承载指数为0.8~3m2/,颐和园的人均空间承载指数为0.8~2m2/,其他地区为60m2/,吉林省长白山核心风景区的人均空间承载指数为1.1.5m2/。
此外,景区应合理配置游憩用地、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用地和旅游管理用地。将游客人均公路长度和人均土地占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针对不同旅游资源或自然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如不同的敏感性、旅游时间、旅游淡季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此外,交通和公安部门还应对景区周边道路入口和主要配送中心(地)进行流量监测,并在景区外进行引导、分流和封闭。
指导方针还建议景区逐步推进旅游流量监测的规范化。利用门禁售票系统、景区卡联动系统、景区实时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为节假日和大型活动制定相应的旅游流量控制方案。
记者了解到,要建立风景名胜区流量监测系统,要做大量的工作。兰州市旅游局表示,正在兰州建设的智能旅游系统包括景区旅游流量监控系统。江西省旅游发展局发布了2015年春节期间做好旅游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景区流量控制机制。2014年12月31日,山东省开通了山东省旅游业运营监测与管理服务平台,以掌握黄金周期间山东省游客的准确数量。
与此同时,京鲁通等企业也推出了相关项目。微信(WeChat)提出了景区旅游流量预测与控制方案,并利用同一行程智能旅游世界项目建立的景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世界旅游”,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的接口,建立了景区与旅游的生态互动机制。然后利用微信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再加上准确的定位,实现对景区客流的全面、及时、实时、有效的管理。
曾经负责景区的宣君说,景区要建立流量控制机制,就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建设,一是配套硬件方面的配套设施,二是在景区重要位置设置清晰的标志;二是软件要在人流大的特定阶段增加人员配置和适当安排。景区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需要对旅游进行限制,但许多规定难以实施,主要取决于业务的落实,景区经营者是最终的决策者。
,外滩敲响了警钟。在特定的时间里,一些风景名胜区交通拥堵,存在着安全隐患。为规避风险,建立景区流量控制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文本/陈洁、曾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