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临近端午
半岛1919举办了一场内部包粽子比赛
参赛的清一色包粽子小白
赛前临时抱佛脚
看了包粽子视频教学
以下几步看似简单
真的操作起来就。。。
怀疑自己看了个假视频
万粽瞩目 端午传情
怎么把这堆粽叶变身粽子,这是个问题
不管会不会包,气势必须要有
关键一步,就是做好小漏斗
基础打不好,一切又要从头开始
特约指导老师
这架势一看就是行家
结果不重要,关键是过程很开心
做事我们都是很认真的(认真脸.jpg)
这就是我们的成果,还是挺像模像样的
这年头,创意很重要
以后可以骄傲的说
我们不仅吃过粽子
还亲手包过粽子
你问我这些粽子的卖相怎么样?
很有创意!没有露馅~
端午佳节临近,
动动手一起来尝试包粽子吧
中华传统文化不能被遗忘哟
最后
祝大家端午小长假过得愉快
记得吃粽子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