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航空市场无疑是许多国内航空公司长期垂涎的“大蛋糕”。
5月24日,在由中国民航新闻和国际航空研究所主办的2018年中国航空高端对话中,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华国际航空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崇贤表示,中欧航空市场是中国最大的偏远市场,竞争极其激烈,但也面临着周边转移的严重问题。
民航专家林志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中欧航线是中国航空公司走向全球航空公司的“试金石”。国金证券的航空分析师苏宝良认为,二线城市主要航空部门“围困”的时代已经结束,下一步应该考虑严格的成本和利润。
2017年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达到11.8%
民航资源网络相关数据显示,仅以中欧市场为例,到2015年底,与2010年航空市场相比增长了61%,复合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
毫无疑问,中欧市场对国内航空公司具有重要意义。马云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中欧航空市场是中国最大的偏远市场,新需求巨大,2017年同比增长11.8%。
此外,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目前直航成员已达31个,但中欧航空市场也面临整体市场集中度低、市场转移严重的问题。
民航专家林志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中欧航线实际上是国内航空公司从地区性公司向全球航空公司转移的“试金石”。航空公司通常在飞往北美之前从欧洲航线开始飞行。只有在中欧航空公司取得一些成就,我们才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全球航空企业。
李小金告诉“经济日报”,中欧航线对中国航空公司来说是有利可图的。随着欧洲航线的发展,国内对欧航线也开始向二线城市扩张,总体发展呈现出平稳但不快的特点。此外,补贴问题也是二线城市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长沙市财政局2017年11月20日发布的通知,去年上半年,湖南和长沙两国政府为主要国际航线拨款11855.5万元,其中广州-长沙-法兰克福航线683.5万元,长沙-悉尼航线4316万元。
补贴不一定能培育任何东西。
“二线城市尤其担心这一地区,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许多城市感到不可持续。”重庆机场集团监事会主席黄薇对中欧二线城市航空市场的补贴深感感动。
“根据市场潜力,政府补贴可能根本不会得到扶持。”黄薇认为,如果一个县市的基本客源较少,可能会面临收入周期长的问题,但大多数航空补贴都会有好处。除了航空业务本身,还必须看到新客流对当地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继各大城市对中欧航空市场进行“补贴卡战”后,航空公司的布局也开始考虑运营效益。国金证券(Guojin Securities)航空分析师苏宝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Daily Economic News),对于中欧市场来说,补贴全面启动后,航空企业布局的阶段已经接近尾声,现在是回归的时候了。目前,整个市场相对饱和,未来需要考虑的是刚性成本和航空燃料。
黄薇认为,中欧的连通性和汇合点是中国西部.在中欧合作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目前西部地区没有像“北上光”那样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城市,但以重庆、成都、西安为核心的西三角机场集团有机会成为新的中欧航线枢纽。
东航商务委员会网络能力部门何建凯也提到,在二线城市开设欧洲航线的公司很多,但目前一些二线城市,如西安、昆明,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也会影响航线运营的效率。
谈到未来,马崇贤认为,中欧航空市场总体趋势是积极的,近年来中欧航空市场的运输量持续增长。随着资源的增加,干线的加密将有助于中欧航线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