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三大酒店上市公司晋江、第一旅游集团和华珠集团保持了快速增长,营收增长超过25%。随着经济型酒店市场的临近,中高档酒店的发展成为各大龙头企业关注的焦点。
3月29日晚上,锦江股份和第一旅游集团相继公布2017年业绩。其中,拥有锦江之星、白金道、维也纳连锁品牌的锦江股份收入13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7%,净利润8.8亿元。
首家旅游酒店拥有家庭等品牌,2017年总收入8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其中24家24家酒店收入70.5亿元,占第一家旅游酒店总收入的83.8%,净利润5亿元,占总利润的79.4%。
早些时候,3月14日,在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的华珠酒店集团(HuazhuHotelsGroup)也发布了2017年业绩。该报告称,2017年华珠酒店收入达到8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净利润1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8%。华珠在纳斯达克上市,拥有汉庭、季刊等酒店品牌。
晋江,第一次旅游,华珠是中国酒店业三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据市场咨询公司“观音世界”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晋江股份、第一旅游酒店、华珠酒店和绿豪台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3%、12.6%和12.6%。
另一家国内连锁酒店格林豪泰(Greenhaotai)于3月27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ewYorkStockExchange)上市,筹资1.4亿美元。根据格林豪泰的招股说明书,其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7.78亿元,净利润为2.85亿元。然而,格林豪泰上市后不久跌破发行价。三个交易日后,Glihaotay 3月30日收于12.75美元,较14.40美元的发行价下跌11.5%.
中端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虽然几家大酒店企业的业绩数据与市场预期相符,但业内普遍认为,中国酒店业正在进行调整,领军企业经济型酒店业务的主营业务正触及“天花板”,发展更加个性化的中端酒店业务已成为新的增长点。
目前,各大酒店企业的经济型酒店发展已经放缓。英迪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新增客房约166000间,为2010年以来增长最慢的一年。与此同时,自2016年以来,酒店巨头曾多次以17.5亿元的价格出售维也纳Roomz 80%的股份,2017年将其在白金陶酒店的股份增加到93%,而华珠则于2017年2月以36.5亿元的价格购买了百分之一百的橘子水晶。
2016年,晋江股份旗下7天酒店的门店数量为2181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1.95%,相比之下,维也纳Roomz在2016年开设了461家门店,增幅为57.3%,2017年前三季度开业的门店超过2181家,扩张速度远远超过7天。
第一旅游酒店的产品结也明显向中高档倾斜。据金融数据显示,2017年底,第一旅新开了205家高档酒店,增长率为68.8%;新增经济型酒店200家,增长率仅为7%。
第一旅还在其盈利报告中表示,计划在2018年开设不少于450家新店,其中高端门店的比例预计将超过50%。此外,第一旅还将完成至少100家如家、莫泰等现有酒店的升级改造。
据观音世界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前三季度华珠拥有的四大品牌中,四季酒店和高端星城酒店的增长最快,分别为11.3%和9.5%,而经济型酒店和廉价酒店分别为0.9%和0.3%。
财经评论员布纳·辛告诉“财经日报”,酒店业已经出现在经济型酒店的天花板上,各大连锁酒店的知名度也非常接近。“下一步的竞争将主要是满足个性化需求,未来中档酒店和度假酒店的市场空间将更加乐观,”博娜·辛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