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芬兰赫尔辛基机场的负责人开了门,邀请一位中国演员在航站楼停留一个月,展示机场的现代化设施、人性化的服务和设计、便捷的通关流程等,这似乎与我们惯用的思维背道而驰,因为在印象中,机场遥不可及,繁忙而嘈杂,不是私人的,不是一个月,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在机场过夜。
即使你不过夜,在机场散步也是一种焦虑和不耐烦的事情。如果你是商人,或者一年飞行50多次,你会发现,与过去相比,中国机场的硬件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交通连接更加方便,万能的手机不再像你所说的那样难以旅行,但登机过程仍然坎坷。
反值机要么在机器上打印登机牌,检查行李,然后通过安检、海关、取行李,然后每次拿出登机牌和身份证来证明“我是我”。机场似乎跟不上人们使用微信乘坐地铁、支付指纹、刷脸解锁手机的速度。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布的2017年全球乘客满意度年度调查,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及时性、生物特征(包括虹膜、指纹等)成为关键词汇。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乘客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这一过程。
数据显示,68%的受访者更喜欢用电子方式给行李贴上标签,49%的受访者希望自己寄存行李,而且他们希望不超过3分钟。特别是,64%的乘客喜欢使用生物识别技术作为旅行通行证。此外,74%的受访乘客表示,他们可以在海关接受10分钟的最长排队时间,这无疑对机场运营商构成了巨大挑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全国共有490万条空中旅行,今年上半年的数字超过2.63万人,几乎不断刷新。与此同时,中国的大机场越来越拥挤,世界上最繁忙的50个机场中有9个,如何通过新技术提高效率,并减少等待他们成为机场和一些科技公司的人数。
BAT都在
去年10月在柏林举行的一个行业峰会上,华为推出了一个在机场使用的手推车。根据机场技术报告,本产品配备13.3英寸高清显示屏,以提供多语言服务,只要可以使用扫描登机牌,它将帮助您找到通往登机口的最短路线,显示航班的最新动态,并推送机场中的最新销售促销信息,还可以对手机收费。该产品将在重庆机场、深圳机场和上海机场牵头。
长期以来,旅客服务的痛点主要集中在登机、安检、海关等方面;航站楼区域的Wi-Fi信号不稳定;没有个性化的母语服务;没有室内导航服务;与机场相连的公共交通信息不完整。华为BG西欧运输系统主管陈群在给界面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说。
事实上,在华为、阿里巴巴和腾讯于2015年宣布,他们将与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管理虹桥和浦东机场)合作建设一个“智能机场”。据当时报道,两家公司的合作主要是在网上进行,通过各种平台向乘客提供一些信息,包括航班动态、贵宾大厅、终点站商店和机场附近的商圈。并让乘客完成预订和付款等。
今年4月,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与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创建“智能机场”和“非现金机场”,将阿里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萧山国际机场,并在航班信息获取、安检流程、机场购物等服务方面为乘客提供更好的体验。例如,支付宝、飞猪等平台将在预订、登机、智能停车和实时航班信息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
人工智能也在悄悄地进入这个领域。
今年8月,百度和首都机场同意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定位服务和无人驾驶车辆等领域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但仍不对乘客开放,只是在机场工作人员中进行测试。2016年,首都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为9493.9万人次,仅次于美国的亚特兰大机场,位居世界第二。
今年6月,百度和中国南方航空(ChinaSouthernAirlines)联手在河南南洋机场登陆人工智能,该机场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检查环节,对旅客图像采集的数据和身份信息进行比较,验证旅客身份;二是在登机环节,乘客可以直接通过登机口和图书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验证、面扫描登机。36 Kr记者在南阳机场经历后发现,旅客在安检时仍需使用登机牌和身份证。当你登上飞机的时候,你只能刷你的脸,而且你不能真正意识到刷牙到最后的体验。
此外,中国平安公司拥有的平安技术也与深圳机场合作,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机场,但仅用于安检环节,距离我们想象的人脸通过安全检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脸识别已经在一些机场试点,但效果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国际机场的多种族识别,这对硬件和算法提供商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以预测,结合人工智能能力可以将错误识别降到最低,但目前制造商还没有涉及到这一点。陈群。
在全世界,大多数机场具有相同的外观和功能的原因之一是它们被设计成适应各种航空基础设施,包括安全、乘客票务、行李、地面运输、登机门、跑道等等。安全是所有机场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在9/11次攻击之后,世界各地机场的安全设施已经升级,过程变得更长,这就是乘客最抱怨的地方。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航空研究中心主任SethYoung在接受彭博的采访时说,有一天,机场将有机场所有人的所有信息,从机场进入,不需要多次检查。"我们知道,99%的乘客没有问题,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去检查所有乘客?"
目前,如果不考虑航班延误,飞机乘客最关心的是方便或方便。高级分析师林彬告诉记者,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领导的快速旅行项目包括自助服务、自助行李托运、自助识别、自助登记、自助登机和自助行李查询6个部分,
“我们计算了一些机场,在所有环节都是自助服务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为乘客节省高达60%的自愿停留时间(流程、排队和到达登机口所需的时间)。目前,我认为实现这六个环节的全部自助是”智能过关“的要求。没有技术问题,世界上已经有很多机场。”林彬说。
基于人工智能和视频识别技术的机器人的成熟将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智能签到、室内导航、帮助残疾人等等。陈群说。
其他人的机场。
每年,全球领先的航空评级机构Skytrax都会颁发一项名为“世界最佳机场”的奖项。
Skytrax市场营销主管彼得·米勒(Peter Miller)在接受“界面新闻”(Interface News)采访时表示,他们将研究数百个因素(600多个),包括机场运营的效率,比如安全检查、客流指导以及购物、餐饮、前线员工素质、服务态度和语言技能等服务设施。
“评估的主要标准基本不变,但在过去五年里,我们在评估系统中增加了一些与新技术相关的新元素,比如数字标志和生物特征。世界上许多主要机场都在引进新技术,以提高安全和效率,2018年和2019年将有更多变化。”Skytrax机场部门负责人在留言。
樟宜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通常在"全球最佳机场"中首先被skytrax评级。去过新加坡的人们很可能对机场的郁郁葱葱的植物和花园以及各种娱乐设施印象深刻。在11月初开放的T4也刷新了人们对一个好机场的理解,尤其是高科技元素,使眼睛明亮。
终端4使用自助“自由通道”(也称为快速)过程,其中包括使用面部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用于在行李托运、通关和登机过程中验证旅客的身份。这一自动化程序将取代安全人员对乘客的手工认证。乘客可以自行控制登机时间,节省了他们过去不得不等待登机柜台开放的时间。常义机场集团发言人黄瑞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界面记者说。
在人脸技术方面,樟宜机场选择的技术合作伙伴是一家名为Morpho的法国科技公司。另外,终端4也在测试扫地机器人,集中安全检查区域采用新的CT技术,乘客可以在不携带计算机和包装中的平板的情况下完成安全检查。通过自动传输系统,扫描仪可以同时为两个乘客在扫描带的起始位置提供一个托盘来放置行李。每次扫描后,托盘将自动返回到扫描带的起始位置,以提高效率并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换句话说,从理论上说,樟宜机场T4登机的乘客不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在新加坡这样劳动力稀缺、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新技术虽然不低,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准备的。黄瑞龙说,运营稳定后,引进新技术可以节省约20%的人力。
樟宜机场仍在测试的士的分析系统,即利用传感器获取的士轮候点的轮候号码和轮候时间,向乘客提供选择意见,以及通知的士公司或司机,让他们决定不来机场载客。
毫无疑问,樟宜机场希望通过引进新技术来提高乘客体验,以保持新加坡作为亚洲航空枢纽的地位,这也关系到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的利益和新加坡的旅游收入。根据国际客流量,樟宜机场是世界上第六繁忙的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近六千万人次,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国际过境源,但近几年来面临来自中东的挑战,包括迪拜、多哈、阿布扎比等。
迪拜是阿联酋的总部所在地。几天前,阿联酋航空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机场安检将成为过去,乘客将不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这可能在未来10至20年内发生。格里菲斯说:“我们讨厌的许多程序,如安全检查和移民检查,都将消失。”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程序可以在后台完成。“
芬兰赫尔辛基机场被评为“北欧最佳机场”,尽管旅客吞吐量不足2 000万,其中约1/3是过境客流。在被问及如何定义“智能机场”时,芬兰机场集团负责营销和沟通的高级副总裁Katja sberg解释了三个词:平滑、简单和可持续。
“我们已经测试了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技术。”卡贾。
据供应商国际航空电信集团(InternationalAviationTelecomGroup,SITA)发布的《2017年空中运输IT趋势调查》,全球航空公司和机场今年将在信息技术领域花费20多亿美元。调查显示,在新兴技术中,计划使用生物身份进行身份管理的机场比例远高于去年,目前关注这一职能的机场比例已经超过50%。此外,更多机场计划研究人工智能如何在该操作中实现新功能,例如预测飞行中断。
此外,世界各地的机场正在测量哪些服务和流程可以应用于自助服务选项,或简单地从机场体验中删除不必要的链接。例如,1/3机场有机场外的自助服务亭(如酒店和火车站),以及行李登机手续,以避免乘客的忧虑。
去年,瑞士日内瓦机场启动了一个机器人LEO,为乘客提供行李服务。狮子座通常在机场外的行李登记点,在那里,乘客可以在出租车上给他们的手提箱,用扫描枪扫描他们的登机牌,并获得LEO打印的行李标签。只要旅客将标签贴在行李手柄上,一旦行李票被自己收集,LEO就会自动进入托运行李仓库,乘客的行李,乘客将直接登上飞机。
此外,澳大利亚机场计划使用生物识别系统取代目前的智能门(Smart Gates),识别生物信息,如面部、指纹和虹膜数据,以核实乘客的身份,所收集的信息将与机场的大型数据库相匹配。澳大利亚政府各部门表示,到2020年,90%的乘客将能够通过在没有地面人员协助的情况下核实生物信息通过安全保障。
如果你能想到的话,到2030年机场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了。当时,我们很可能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到机场,甚至在我们到达机场之前,我们的行李已经结账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每个袋子甚至都有一个独特的ID。
"国内机场的情报水平远低于国际机场,不是因为“否”,而是因为“不使用”。即使有设备,但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对“安全”的极端追求。例如,一些机场在长期自助登机的试点基础上。例如,在自助行李方面,我认为我需要多年的时间才没有人为干预,就像许多外国机场一样。"林斌相信。
使旅客高兴,使机场更加有利可图。
影响机场零售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长队列,排队时间越长,流程越不顺畅,乘客们就越累,他们在机场的停留时间将大大缩短,他们的购物欲望也会下降。在中国,许多乘客涌入机场,直到他们赶往机场。与国外的枢纽机场相比,中国机场的零售收入处于较低水平。
这项新技术可以自然地帮助乘客节省时间,改善他们的体验,同时,它也为机场创造了很多商机。他们可以通过定位技术激发乘客在机场购物的欲望。
使用乘客位置技术( 通过机场信标和传感器)可以定制有吸引力的促销信息,并将其推送到移动手机等设备上,这已经成为各大机场感兴趣的商业机会,可以直接驱动商家的零售,机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优惠收入。
张宜机场的货物装满了货物。2016年,其特许零售额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的15亿美元,仅次于迪拜和韩国仁川机场。
黄瑞龙认为,新技术不仅有助于机场更准确、更实时地掌握运营动态,从而更好地调度员,而且“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可以帮助确定消费者的习惯和偏好,樟宜机场将相应增加零售餐饮品牌,从而更准确地满足乘客的需求。”例如,数据显示,2016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乘客对熟食和糖果产品的需求增加了25%,而且我们增加了这类产品的供应和数量。“
尽管目前只有少数机场提供食品/饮料、免税商品、购物和汽车租赁方面的促销信息,但人们对这些功能的兴趣正在增加,到2020年,有一半至四分之三的机场将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阿里巴巴和腾讯还利用定位技术、室内导航、大数据、移动支付来推动中国机场的零售收入增长。
丹麦公司BlipSystem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安检后,轻松愉快的乘客通常每分钟在机场花费高达0.2欧元,但如果他们在安检时再推迟10分钟,支出可能会减少30%,这当然是机场不想看到的。
零售业是欧洲枢纽机场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该机场通常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在引进新技术方面尤其积极。数据显示,2016年伦敦希思罗机场的零售收入增长7.7%,达到61.2亿英镑(合539亿美元),而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去年的零售收入达到49.4亿欧元(389亿美元)。
根据TNOZ的报告,通过将乘客流信息与飞行数据连接,哥本哈根机场能够准确预测客流,并将人员分配给具有高客流的区域,从而避免潜在的拥堵。2016年,在哥本哈根机场,97.6%的乘客在15分钟内通过安检,大大提高了乘客的满意度,并允许他们花很多时间购物。2016年,哥本哈根机场的特许经营收入增长了8%以上。
“除了共同追求科技和效率外,”未来机场“亦应有一段令人难忘的身心愉悦体验,而一个成功的机场枢纽亦须以其所提供的商业服务来衡量。”黄瑞龙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