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人没有不晓得天心阁的。
晓得哪些呢?
在长沙城中,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处的古城墙上。
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
在文夕大火中被烧毁,后来重修。
或者还晓得,天心阁曾经是军事要地,打过太平天国、打过日本人,至今墙砖上还留有炮眼,城墙垛子上还架着一门大炮。
还晓得城墙旁边有个天心公园,附近居民在这里唱歌利喇,跳广场舞、拉二胡、唱湘剧、吹萨克斯,热闹山哒。
二次元的小朋友竟然是从鬼畜视频上得知,某配音演员每天在此练声,于是“天心阁”成了一个神奇的存在。
今天起心上去转了一圈,树木蓊郁,“古迹”俨然,内容远比想象的丰富。
先拉一个时间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长沙王吴芮筑城墙。类似元大都遗址之于北京。(见旅行| 春日土城一游)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全长8.5公里,设九座城门。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一说为乾隆四十年公元1777年),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天心阁”,当时为全城最高处。
1924年,,仅保留天心阁这段古城墙,长251米,高13.4米。
1938年,天心阁因文夕大火烧毁。
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建崇烈亭、崇烈门等,这些都能看到,大多是根据资料重修的。
1983年,重建天心阁,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
随手翻了一下资料,再加游览心得,总结出一个疑问,两个半笑话。
一个疑问:“天心”何来?
天心之名有两个说法。
一说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
一说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因此当时人们在这里观测星象、祭祀天神。约等于北京的天坛。
两个半笑话:
一,“太平军魂”。
天心阁城墙前最引人注目的景点,是一座巨大的肉红色花岗岩雕塑,名为“太平军魂”,表现的是1852年,太平天国攻打长沙城,为首的西王萧朝贵被守城的左宗棠一炮轰于马下的历史。
这实在是历史观的纠结处。作为市民,犯我家园者,虽远必诛啊!何况还攻到了家门口!还不一炮崩死业卵!为什么100多年后,要在打贼的地方给贼搞个这么威武的雕塑啊哈哈!
且看度娘的描述:
“太平军魂雕塑”再现了1852年太平天国叛军攻打长沙城的战斗情景。它以西王萧朝贵身先士卒骑马挥剑,被击毙的历史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太平天国将士们前仆后继、顽强奋战的精神。雕塑使人们仿佛重现了旗鼓雷鸣、刀枪剑檄的古战场情景。,女兵呼唤战友,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为之凸现,,发人深思。 雕塑高6米,重100吨,占地54平方米,用四川优质将军花岗岩制作。
后来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日本军队三次大举进犯长沙,守城官兵采取“后退决战”的战略,奋力抵抗,三次都把日本人赶出去,。第三次长沙会战更是大获全胜,为太平洋战争初期同盟国首开胜利的纪录。
厉害吧!
二,“被主持兴建”。
前一阵去参观长沙新修的“三馆一厅”,总体建得豪华现代,其中的“长沙市规划展览馆”还给长沙建城历史做了一个全息视频,配音自是深沉慷慨,惟其中一个断句让我听得直接笑到地上去了:“天心阁城墙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哈哈哈哈。
二点五,登阁收费。
公园游览不要钱,登阁要收32元。但那是此处最新的“古迹”好吗,我从覆满青苔的灰色城墙往上看了看,还弄了些彩旗呼啦呼啦的,哈哈。
但是我并没有买票进去参观,不知道是否有值回票价的宝贝,所以算半个笑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