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游攻略联盟

“黄金周”二十年:集中出游模式求变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8年国庆假期刚刚结束。10月7日晚,商业、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期间,全国零售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1.4万亿元左右,比去年“国庆假日”黄金周平均日销售额增长9.5%。全国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43%,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04%。

中信证券研究(Citic Securities Research)社会服务集团(Social Services Group Of Citic Securities Research)分析师姜雅表示,今年国庆游客人数和收入增幅均低于两位数,放缓主要是因为旺季的瓶颈。

自1999年以来,中国实施了旅游黄金周机制,这七天的数据一直是中国旅游经济的风向标。但是,今年的零售和餐饮销售、旅游和收入数字已降至不到10%,个人数据甚至出现了负面增长,这无疑使人们怀疑这种集中式旅行模式是否有可能发生改变。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分析师陈新表示,假日旅行高峰阻碍了人们的出行意愿,因此带薪休假制度仍需改进。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分析师陈新表示:“带薪休假制度的有效实施,将增加人们的闲暇时间,更重要的是,人们在选择出行时间方面有更好的灵活性,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旅游高峰,并刺激旅游需求的增长。”

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还表示,经济的新常态创造了新的旅游需求,需要一种新的休假模式来取代以往的集中旅游模式,并应加强带薪休假模式。

文化消费的产生

单从数据的表现来看,黄金周仍然是令人欣慰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有接近两位数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增长可以在一个已经很高的基础上记录下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李新新表示。

由于今年是文化旅游一体化的第一年,关于文化产品消费的数据还没有被纳入旅游统计,但在研究中发现,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很高,这在今年的许多数据中可以说是一种鲜艳的色彩。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所的研究数据,在国庆期间,90%以上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40%以上的游客参加了两次文化旅游,40%以上的游客参加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博物馆,37.8%的游客花了2至5天的时间进行文化旅游。

根据驴妈妈平台的数据,黄金周文化风景区的总体预测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以上,而预定的景区门票和文化展览产品数量增长最快。故宫、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等文化名胜区广受欢迎,博物馆同比增长30%,文物名胜区同比增长42%,文化展览同比增长51%。

“我们担心,游客的文化消费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逐渐增长,”中国旅游学院院长唐晓云说。他也在更多地关注来自各行各业的游客的文化消费。唐晓云认为,虽然当前政府的文化供给不断增加,但缺乏有效的营销促进机制,市场的文化消费创新还没有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一市场有着巨大的商机,有待挖掘,有望成为文化旅游增长的新主力军。

论增长率

然而,谈到国庆黄金周的经济增长数据,这似乎就不那么乐观了。

今年正好是实施国庆假期机制的第二十年。1999年,第一个国庆黄金周,游客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假日旅游热潮席卷全国。长假制度也被视为刺激内需和促进消费的主要措施。

这一休假机制实施2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综上所述,记者发现,近20年的“国庆假期”期间,零售餐饮企业消费总量、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高速增长,2001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至2013年,增长率已达到两位数以上,几年来游客出行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零售业、餐饮业和旅游业的收入虽然不如游客数量那么快,但多年来一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因此,当这三个数据都降到个位数时,它立即引起了市场的注意。

“与2017年国庆游客相比,收入增长分别为12.0%和14.0%,2016年国庆游客收入增长分别为12.8%和14.4%。”江在报告中还指出,2018年国庆节的人均消费量为825元,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

她还提供了另一个关于出境旅游市场的比较口径。因为这短短的七天官员没有国家统计数据,只能参考个别港口的数据。根据上海、北京和深圳等港口的移民数据,9月30日至10月6日期间,有250000人离开该港口,比去年同期下降5.9%,其中内地居民197000人,比去年同期下降3.8%。10月1日至7日,上海港16:00离港390000多人,比去年同期减少43000人。10月1日至7日,深圳边检站共检查出入境人员526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70000人。

江雅认为,2018年经济总体放缓主要是因为,除了去年连续休假一天不到八天外,更重要的是国庆期间接待旅游设施的瓶颈导致了三、四年前开始出现的节假日的合理支出。

国家旅游局前副主任吴文献资料说,客观上说,春节和国庆节相对接近,分散了集中游客的人数,主观上了解“集中旅游”、交通、重点景区严重拥挤、缺乏有效改善措施等问题,也抑制了旅游消费意愿。

江指出,2017年上半年,国内游客人数分别增长13.5%、12.0%和12.8%,2018年上半年国内游客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1.4%。根据这一比例,2018年国内游客的增长率预计在10%至11%之间,略低于预期的11%。

然而,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旅游专家不同意中信证券的说法,称旅游消费结构在数据变化的背后发生了变化,根据他们掌握的数据,高端消费者出国旅游的意愿仍然很高。

陈新还认为,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等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有限的。她预计,2018年至2022年,国内游客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4%,好于市场预期,部分原因是瑞银经济学家预计紧缩政策对整体消费的影响有限,中期内总体消费增长将优于GDP增长,尤其是可选消费增长。此外,她说,市场低估了交通改善,特别是高速铁路网络的增长,政府继续出台政策支持旅游业。瑞银证券实验室的调查还显示,国内居民的旅游意愿继续上升。

模式应变?

陈新认为,促进带薪休假和降低旅游成本等政策将有助于释放更多的旅游需求。

事实上,国庆黄金周的集中旅游模式已经被批评了好几年。此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清华大学假日改革研究小组估计,“黄金周”实施前几年国内旅游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8.8%,而“黄金周”实施后一年国内旅游收入复合增长率仅为17.8%。

黄金周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极限高峰,供给压力很大。如果按照黄金周的要求建设交通,那么住宿和旅游供应设施必然会造成长期的过剩。如果不能满足黄金周的集中需求,房间就会人满为患,汽车和船只就会拥挤不堪,造成破坏性操作。两者都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黄金周消费质量和效率下降,影响消费质量。黄金周旅游服务的滞后与缺失问题影响着人们对黄金周旅游服务的期望,黄金周带来的价格上涨与成本上涨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在工业发展的中后期,中等收入国家的度假需求已成为一种刚性需求,假日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调整和修整峰谷,以形成更好的资源配置。

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已成为另一种选择。“雇员带薪年假条例”于2008年开始实施,但该法很久没有实施。不愿透露姓名的旅游专家告诉记者,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确实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全面实施带薪休假制度的条件还没有达到,但一些地方政府可以根据人民的情况适当调整假期安排,实行错误的高峰休假模式,缓解黄金周集中出行拥挤的问题。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