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航空公司的大扩张似乎很尴尬:一方面,运输的能力也增加了;另一方面,乘客的座位率也有所下降。
根据上汽公布的最新运营数据,中国国航3月份的综合客运率同比下降3.1%,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下降2.9%,东方航空公司下降1.4%。旅客比例是衡量航空公司旅客运输能力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媒体报道说,这家航空公司扩张得太快,座位比乘客还多。
4月24日,民航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航空企业市场发展的初期,运输力量的增长速度快于市场需求的正常增长,“培育市场、提升上座率并不是一步之遥”。
客座率的集体下降
根据为期三年的飞行报告,记者发现,到去年石油价格低的时候,三家主要航空公司正在努力扩大国际航线。在提问的基础上(利用旅客公里的能力,即运输能力),国际航线南航能力的增长最大,超过30%,东部和国家航空分别增加了近25%和20%。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在其2015年报告中说,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将建设国际规模的网络航空公司作为其总体战略目标。到2015年底,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每天有2500多个航班飞往世界各地的38个国家和地区。集团的航线网络遍及世界各地1057个目的地,连接179个国家和地区。
在东航地区,通过加强与联盟成员和联盟内部和外部成员的合作,扩大了联合过境机会,以扩大国际航线的布局,使路由网络在179个国家达到1057个目的地。
中国航空在其2015年的一份报纸中表示,公司的发展方向是2015年的"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运营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航空开通了65条新航线(包括重新航线),其中包括北京、哈瓦那、约翰内斯堡和其他航线,使中国航空成为唯一覆盖六大洲的航空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三大航空公司发布的高速数据增长,是客座率下降的现实。
4月13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公布运营数据,3月份客运率下降1.4%,至81.4%.中国南方航空公司4月15日发布的运营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客运率下降了2.94%,至79.67%。中国航空公司4月18日透露,3月份的客运率下降了3.1%,至78.5%。
专家称运输能力“结构性过剩”
据媒体报道,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促使航空公司建立新航线,部署新飞机,增加国际航班的数量,这导致航空公司的产能激增。但同时,还有比乘客更多的座位,还有后遗症的扩大。
国内民航专家说,在国际扩张初期,客运量的下降是正常的,而不是在产能投入高回报之后。
“从表面上看,我们看到了客运量的下降,但实际上这三大航班已经扩大了国际航线。”奇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它可能在国际航线中引入了一种宽体模式,国际航线的响应需要时间,不像国内路线那么清晰。”宽体机的出勤率也低于窄身机.“
民航专家林志杰还说,在国际航线的市场发展时期,运输部队的增长通常比交通量的增长要快,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乘客座椅的速度也将上升。
据了解,在市场培育的早期阶段,航空公司通常会降低票价以换取乘客利率,并且在完成市场培育之后,更多地考虑票价。
“如果市场竞争更激烈,一般都会追求票价,乘客座位率不会太高,从而使收益最大化。”林志杰先生对记者说,总体上旅客座位率超过85%,表明客运量不足,不足75%,就有可能对相对过剩进行核算。
齐齐认为,目前,航空公司过剩产能过剩,“盈余可能集中在高价格空间,但从低成本的角度来看,从本地航线的角度来看,产能仍然不足。”
林志杰补充说,3月份三家主要航空公司的客运率下降,主要与去年春节期间的春节结束有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