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在线旅游一直处于起步阶段,金融卡已成为商业战争中伟大英雄精英长征的保镖。传统的OTA已经处于瓶颈时期,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他们应该如何抓住新世界?金融有什么火花?旅游金融能否成为OTA未来的战场?
网络旅游于1999年开始孕育,催生了携程和中庆旅游网络,彻底结束了传统旅游只依靠传单、客票和商店的形式。2003年,携程和宜龙成功上市,正式决定了整个在线旅游市场。到目前为止,网络旅游产业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以产品细分、平台内容和资源整合为盈利模式的完整的产业网络。
目前,整个网络旅游竞争中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成熟平台陷入产品价格战,二是细分为蛋糕。前者是企业和行业的自残和内害行为,后者是企业缺乏身体、内部和外部问题的客观表现,无法摆脱它。
然而,自2014年以来,主要在线旅游企业一直在寻找推出或分销旅游金融产品的另一种途径:
五一假期期间,亿龙推出三款金融产品,投资期限分别为15天、30天、90天;
5月20日至31日,携程销售了首款名为“成生宝”的理财产品。
7月初,到哪里去参加正式的内部测试,花分阶段的旅行计划;
8月6日,本市宣布双亿计划,累计设立信贷资金10亿元;
8月中旬,驴妈妈开展了驴台业务;
10月13日,突尼斯发布首付,以保护互联网旅游金融产品。
“阿里巴”宣布,“双11”期间在线0手续费分阶段办理旅游产品;
友宝已与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推出“一年免息分期付款,零手续费”旅游分期贷款。
.
不难看出,在线旅游金融化包括三类:旅游产品分期付款、旅游保险产品和网上旅游平台上产生的金融增值产品。
旅游金融产品背后的逻辑
随着需求和市场的巨大内部驱动,成熟的支付和信用市场环境,在线旅游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在这三种力量下,旅游金融已成为企业最清晰的支柱。
市场需求是最基本的驱动力。
2015年,易观集团(Analysys)智库“互联网旅游金融”(InternetTravelFinance)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国内游客数量达到36.1亿,出境游客数量首次超过1亿。到2015年上半年,全国出境游客达到60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国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增长9.9%。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整个网络旅游市场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30岁以下用户的总比例超过一半,出境旅游市场的增长更加明显,第二、三线市场的渗透和下滑趋势也十分显著,占总量的一半以上。
不仅现有市场表现乐观,潜在消费市场也相当可观。报告指出,每年有12.6%的人依靠可支配收入完成国内旅行,约41.2%的中高收入者有一定的经济压力,需要每年以可支配收入完成出境旅行。超过40%的中国在线旅游用户在出境旅游方面存在资金缺口。如果财政问题得到解决,消费能力的释放将是不可想象的。
在需求与资本的矛盾中,金融已经成为最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在主流旅游金融产品中,要避免首付,分阶段信用产品。由此可见,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和资金缺口是推动旅游金融产品爆发的最根本的驱动力。
网络旅游急需新的突破
2014年,同一行程网络推出1元门票,大力推出手机业务布局。同年,腾讯和携程投资近20亿元,进入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开展数千元的世界旅游活动。一元票的成功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关注,导致驴母,突尼斯也开展了类似的活动,围绕着低价平台展开了一轮隐蔽的战斗。
然而,低价格直接导致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问题。平台活动资金是从下游获取的,下游利润空间大大减少,所有利息成本都直接转嫁给消费者,如销售约束、虚假宣传等负面做法,导致各种旅行社事件给社会带来问题。
在同一时期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已经证明了资本对市场有着强大的影响。在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资本杠杆作用下,金融与旅游的二聚体模式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成熟的信用和支付体系是有效的驱动力。
2014年,阿里余额宝掀起了一波民间金融热潮,饥肠辘辘,滴滴出租车也推动了网上支付的普及。2014年,该行业的主流话题是O2O,到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不仅在贾玲中间流行,还受到微信红包的欢迎,而P2P则成为另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
网上支付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金融产品嫁接到支付工具上,全民理财理念越来越开放,先进消费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这为分期旅游等旅游产品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与资本结婚后的启示
产品有局限性
目前,旅游金融产品主要包括分期类、保险类和财务管理类三大类,其中分期付款和首付产品最多,其次是保险产品,其次是旅游金融产品。分期来看,保险产品更多的是作为消费者购买链的补充,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金融产品。
对于财务管理产品,以成胜宝为例,它属于携程礼品系列,消费者购买卡种后,完成资金支付,获得礼品卡相关凭证,享受一定时间后的资本增值(成胜宝为90天),最低年退税率为6%。数据显示,2014年成胜宝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三天内销售额近2000万元。
利用在线旅游平台引入真正的旅游金融产品,自然具有较高的政策风险,所谓的旅游金融只能在金融化的层面上发表文章。这样,产品设计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旅游金融需要重新推广
首先,网上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出境旅游增长强劲。根据易观国际智库的调查,对旅游金融的接受仍集中在高等教育、高收入、一二线城市,二、三线城市旅游需求旺盛,旅游金融消费观念尚需时间培育。此外,整个旅游金融消费市场占消费的比例不到10%,但近40%的人口表示有兴趣了解。同时,无兴趣群体的比例高达30%.这部分人口不仅有真正的非消费者欲望,而且很可能包括许多没有旅游融资概念的潜在消费者。
其次,旅游金融产品门槛低,即使是模型创新也很容易复制,在产品层面很难具有竞争力。未来,依靠资本补贴的力度很可能成为企业取胜的最终手段,直接迫使企业创新意识的加速衰退。旅游金融大众化需要产品创新的支持,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
最后,新的复合团队建设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包括受金融机构资本周转率限制的二聚物模型、现有市场和未来市场沉降消费者信用问题等。
因此,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除了尊重市场的自然调节和国家政策之外,在线旅游企业还能做些什么呢?
一、站在市场风口浪尖,平台旅游融资势在必行,要全面完善金融工具与预付产品分阶段无缝对接,做好旅游金融化工作;
2.充分认识到旅游金融的重要性,将工具属性明确为产品属性和品牌属性,同时作为平台的特殊产品,与传统旅游产品形成两个独立的业务,双向排水双重利润;
3、单纯的阶段性信贷不足以释放旅游金融力量,金融产品创新需要更加大胆和谨慎,但要稳妥地推进,当前形势不应大胆。
4.传统的在线旅游网站需要优秀的团队来跟踪和整合控制工具和产品、公司资本流动和消费者信贷系统中的必要链接。
从总体上看,旅游金融作为传统在线旅游企业新领域的一种新尝试,具有开拓的勇气,其能否成功与旅游金融产品是不一样的。掘金梦想很好,旅行也很努力。无论网络旅游的未来战场是旅游金融还是旅游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被看到和认识,足以让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品尝到第一批螃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