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游攻略联盟

2018年长沙市中考:这算押中长沙市小高考的作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材料:

     一群同学在讨论“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一位同学说:“写作应该说真话,抒真情,因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另一位同学说:“可我们的经历太简单,从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如果总是说真话抒真情,就有可能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写作的时候就经常虚构,虚构出来的文章,有时候得分也蛮高的。”

 

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今天2018年长沙市的小高考已悄然拉开序幕,午休过后偶然看见了长沙市2018年中考作文的公布,一看题目甚是惊喜,这不是与我去某校讲的中考作文串讲的《另一个自己》、《不同的世界》有相似之处吗?

 

如果说押题命中,从侠义范畴的定义上准确来讲,那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了,但是广义的认为,从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恒定,那算押中吗?

 

耕田一直倡导“从生活中学写作”,培养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去扑捉生活镜头,以特写的形式的展现人物的特点,从观察的细节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引发读者以及自己的思考,或从生活体验学会观察,敏感的感管获得的感触,用特写镜头刻画出人物的形象,衬出出人物的特征,表现出行文的核心要素,描写中流露出作者的感触。

 

在前几天我在公众号写过一篇《中考备战:2018长沙中考作文,命题方向与写作技巧! ,还去某校进行了串讲,现将串讲过程陈述如下:

 

一、首先审题立意

1、提炼中心法

2、抓关键句法

3、由果溯因法

4、由物及人法

5、分析关系法

6、明确褒贬法

7、多向辐射法

8、舍次求主法

9、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10、寻互补法

 

长沙市中考俗称“小高考”,在作文方面从2017年起已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转向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考核的目的主要是向高考作文靠拢,高考作文诸多专家提出“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真正的意图是让你猜中增加难度,然而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当然也从这个点看出湖南作为教育大省、考试大省对语文改革方面的重视和明显的紧跟前行的步伐。

 

 

二、命题方向

 

往年中考方面对中考作文的预测方向为:
 

1.【成长篇】从自我成长方面预测
1)《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心中的秘语》
     从自己对社会认知,从成长的感悟中,从自己的成长变化,选定素材,考生要抓住环环相扣的关键词:感触——变化——感悟——展望。

 

2)《另一个自己》、《不同的世界》
    从不同的角度深思自我认知的思虑,,可以从场合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入手,从核心价值取向为文章的主旨。
主要考核:学生对成长路程的深思,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向个体的发展的趋向于自主意识培养、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为何明知材料作文却没有提供有效的材料,而是直接往年考题的主题:成长、感悟、情感为主线进行讲解?说实在的主要自己也是带毕业班,时间比较紧,当然也有一些懒吧,借着从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向培养学生,不是为考试而学习,写作源于生活体验的主观感受,审题立意是首要的问题,只有教会学生方法,才会真正的解决问题吧。

 

三、从命题预测方向构思

      在讲解《另一个自己》时,特别要求学生进行立意和列写提纲,并进行了指导。

学生作业完成:

 

第一步:立意   

 

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展望未来

指导:从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向,从核心的价值取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虑,

 

第二步:素材

从生活体验中寻找,以小见大,扑捉生活特写镜头。

指导:生活体验——以小见大——折射问题——结合自身——主观感受

 

第三步:提纲

 

第一部分:触景生情,引出故事(环境描写)

第二部分:回顾以往——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乐于助人,见义勇为

第三部分:故事讲述——(在真实的危难之际却退缩了)

第四部分:感叹愧疚,展望未来

 

指导  

写作技巧:触景生情、时空转移、对比手法、特写镜头

触景生情:借助所处环境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由此引出故事

时空转移:现实——回顾——感悟——现实

对比手法:日常与故事现场对比

特写镜头:细致刻画心理活动、神态变化。

 

 

 


  

 

第一步:立意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第二步:构思

第一部分:触景生情,引出故事(环境描写)

第二部分:回顾以往——老师经常教导我们日常习作时要真情流露

第三部分:故事讲述——(考场作文苦思冥想的场景)

第四部分:反思叹息,情感体会,展望未来

 

 

   湖南作文教育大省,考试大省,中考作文紧扣高考作文,历年以材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为主要考核形式,考察重点在看学生是否能流畅自如地表达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受与体验,所以即便是材料作文,也不会在审题方面为难大家。一般而言,中考作文会在成长类方向上设问,常见主题包括亲情、童年、情感、阅读、励志、生命、自然等。和高考对社会认识的考察角度有所不同,中考更关注个人成长,但目标是一以贯之的,先成为一个完善的个体,再从个体成长推及对社会与国家的深刻认识,是孩子的思维认识一个逐步进阶的过程。
  
    关注个体成长与发展,要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多积累自己生活中能反映出大道理的小事件,在以上几个主题方向上进行写作训练,寻找独特的事例,试着用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句表达出来,最后再进行主题升华,小故事见大道理。

 

写作不好怎么班?

报补习班,速成班?

NO,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那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第一,阅读积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可以扩大人的知识,增强人的知识素养,它为人的思维提供信息,增加大脑的信息储存量。科学家牛顿把书比作“巨人的肩膀”,并说他的许多成就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到的。朱光潜称“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多读书,不断积累知识,就可以使人博学多识,这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各色各样的生活与人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说熟悉、认识客观世界,通达人情世故,是写好文章的必备条件。阅读还可以使我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写作材料。

    

   在阅读体验中,思想上会受到名家的熏陶,从理解能力层面会有提高,对于写作审题就迎刃而解,当然高品质阅读是在普通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联想与体会.要求对于阅读内容要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了解内容的联想与深刻领悟.

 

第二,勤于练笔

 

   举一反三,死记不如烂笔头

  

   写作的方法、技巧只能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去摸索,去学习,才领会深刻。反过来,写作实践、写作训练又会促使写作者广泛、敏锐地感受生活,启动大脑,提高主体的思维能力。

 

第三,生活体验

    

   写作的源泉来自社会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写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作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产物。”

第四,勤于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苏轼说:“熟读深思子自知。”契诃夫这样讲过:“艺术家得永远工作,永远思考。”只有边写作,边思考,边琢磨,才能逐渐领悟到写作规律的真谛,将写作的方法、技巧化为己有,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地步,进入写作领域中自然、娴熟和无技巧的最高境界。

 

第五,时事热点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复杂的,社会生活总在不断演变,不断向前发展。学习写作,要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只有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跟踪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捕捉生活的热点,才能保持新鲜的、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