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航空企业将首次取代整个服务航空企业在东北亚民航市场的地位。 这里说的是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市场。 低成本航运公司在这一市场上迅速增长,而全服务航运能力正在萎缩。 同时,整个市场的规模和游客数量都达到了历史新高。 这也颠覆了传统航空公司认为低价航空公司在“窃取”市场份额的观点。 低成本航空公司正在推动市场增长,并像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成为民航业未来的希望。
2009年,低成本航空公司仅占日本和韩国可用席位的1%,2016年达到37%,到2017年达到49%。根据来自机场的少量数据,具有较高乘客率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表现优于全业务航空公司。到2017年底,这样的航空公司应该很容易拥有大部分市场份额。由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的机场匹配路线的数量已超过其全部服务对等体的数量。日本-韩国市场的这些航空企业的发展表明,东北亚市场对低成本航空企业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突出了航空自由化的重要性以及全服务航空企业在成本基础上的重要性。
目前,低成本航空公司占日韩市场的 49% 。
日本-韩国是东亚第二大国际市场,仍将经历快速转型和扩张。低成本航空公司于2009年首次在市场上开通航班。2013年,它们的市场份额为19%,2015年为29%,2016年为37%。2017年上半年,低成本航空公司占日本和韩国市场的49%。
各航空公司在日韩市场的年度单程客位(左轴)和低成本航空公司(右轴)的份额:2005-2017年上半年
资料来源:CAPA航空中心和官方路线指南。
市场出现了各种变化,部分原因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扩张,但也包括全面服务航空公司能力的萎缩。后者要么是因为目前的运营模式根本无法竞争,要么是因为它不愿意承担微薄的回报,用其低成本航空公司汉城航空公司取代其全面服务航班,因为它不再愿意承担微薄的回报。
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日本和韩国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韩国。尽管日本也有一系列低成本航空公司,但韩国并不是日本低成本航空公司的主要发展阶段。韩国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正在迅速增长。2016年年底,韩国有103架飞机由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这是韩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机队首次超过100架飞机,其中一半是在过去三年里增加的。
韩国低成本机队在每年年底(右轴)的飞机数量和与前一年(左轴)相比的净增加数:2008/2016年
资料来源:CAPA船队数据库。
日本一直是韩国廉价航空公司的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主要是因为双边自由化。日本是韩国唯一可以通过狭小机身进入的大而不受阻碍的市场。它毗邻韩国,所以韩国到日本旅游价格经济,逻辑可以作为短途旅行。
市场越来越倾向于去日本旅游。
2008年至2013年期间,日本和韩国市场的日本游客数量超过了游客的数量。2014年,韩国游客到日本的人数超过了日本游客赴韩国的人数,部分原因是韩国的出境旅游增加。但主要原因是,出境旅游对日本的增长正在放缓。2015年至2016年,日本的韩国游客人数迅速增长,超过了日本和韩国游客的数量。这与韩国出境旅客人数急剧增加一致。相反,到日本的海外游客数量达到了新高,但出境游客人数正在下降。
2008/2016年度前往韩国和韩国访问日本的日本游客人数
资料来源:Capa-航空中心、日本国家旅游局和韩国旅游局。
随着客运量的增加,市场效率也日益提高。
2014年,游客需求发生了变化。当时,韩国赴日游客人数超过了访日人数。然而,2014年是韩国-日本市场游客人数较少的一年(蓝色线下方),双向游客只有500万,低于最近的两个高峰(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2015年,双向游客人数创下新高,达到580万人次。2016年,这一数字飙升至740万。
以上仅限于日本和韩国之间的游客人数。因此,来自其他国家的往返目的地路线的旅客不包括在内,也不包括在两国之间旅行的乘客,同时也不包括前往偏远地区的旅客。然而,这两类乘客的数目可以说是很小的。将日韩旅客人数与座位数目相结合,可以估计出两国间座位利用率,或至少是排除两国间其他国家旅客后的最低客流率。还假定两国的游客乘飞机旅行(日本和韩国之间只有少数渡轮),而且这些游客不再继续前往第三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相互通过第三国的航线将极其曲折)。
经过如此详细的解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扩张与乘客载客率(绿线)的增加相吻合,这使得市场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常,低成本航空公司具有较高的盈亏平衡乘客承载率,需要更高的客运率来降低单位成本,在某些情况下,在客运量方面达到机场的营销目标。2016年,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最低载客率为86%,高于2010年创下的最高纪录(80%)。
2008/2016年韩日双边旅游客运量(左轴)和估计最低旅客载客率(右轴)
资料来源:Capa-航空中心、日本国家旅游局、韩国旅游发展局和官方路线指南。
韩国和日本成为东北亚的第一大市场,低成本的航空公司占据了大部分的运力。
东北亚市场已成为东北亚第一个以低成本航行为主的市场。东南亚有一系列市场(以及东南亚-东北亚市场,即中国-马来西亚市场),这是低成本航空公司供应的主力军。多年来,市场上一些低成本的航空公司已经超过了50%。2017年第一季度,这些市场的三分之二由低成本航空公司供应。这两个市场分别是印尼-马来西亚(68%的低成本航运)和中国-马来西亚(62%的低成本航运)。马来西亚在这两个市场的存在并非偶然,因为这家总部位于亚洲的集团在马来西亚占据主导地位,并在印尼设有分公司。国内市场经历了大规模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渗透,但市场规模非常小。
日本和韩国曾是东亚第二大国际匹配市场,但2015年跌至第六位。跻身前五名的四个匹配市场之一是中国大陆,另一个是香港、日本、泰国和台湾。这些市场得以增长,部分原因是2015年中国对外需求大幅增长。从中国大陆到香港和台湾,低成本航空公司在这四个市场中的两个市场的渗透率微乎其微。2017年上半年,低成本航空公司占中国-日本市场的10%,而中国-泰国市场上的低成本航运公司占29%。2017年上半年,低成本航空公司在中国和泰国市场上所占比例分别为10%和29%。日本-韩国过去的排名超过了这些市场,这是惊人的。你知道,尽管韩国的对外需求一直在增长,但远不如中国的对外需求强劲。日本和韩国等市场的增长速度可能快于中国内地市场,这有力地反映出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刺激新需求方面的巨大潜力。
然而,尽管低成本航空公司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并不是最好的,而且还没有充分发挥潜力。韩国的低成本航运公司还没有从混业经营转变为传统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这些航空公司担心韩国消费者会避免提供基本票价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与此同时,韩国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尚未成为其他地区航空行业的主流。同时,韩国和日本机场的起飞和降落时间有限,但也影响了一些机会。
日本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还不够强大,韩国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没有完全专注于日本的销售点。虽然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日本和韩国之间有更大的扩张潜力,但近年来这些航空公司的快速增长导致了收益率的压力。
日本-韩国是东亚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市场。
市场的绝对规模要大得多,尽管拥有大量市场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渗透率高于韩国市场。韩国市场并不是东亚低成本航空公司渗透率最高的市场,但它拥有最高的国际座位容量(260万张),低成本航空企业的成本最高,这比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市场(180万个国际席位)高出44%,后者是东亚低成本航空制造企业的第二大市场。第三是中国-泰国市场(140万个国际席位),其次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市场(100万个国际席位)。
如果将国内市场考虑在内,东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内地、泰国、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韩国)的国内低成本航运市场将超过该地区任何与国际接轨的低成本航空市场。
东北亚和东南亚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前20名国际市场:2017年第一季度
资料来源:CAPA航空中心和官方路线指南。
在日本和韩国市场上,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航线数量比全服务航空公司要多。
2017年将是日本和韩国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更多机场匹配航线的第一年。从单一航空公司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了。例如,所有日本航空公司和日本航空公司在日本和韩国市场上几乎没有机场配对航线。韩国航空公司仍然有一个广泛的日本网络。而日本和韩国的一些机场匹配路线非常小。
2007/2017年各航空公司在日本和韩国市场经营的机场匹配航线总数和该市场上的机场匹配航线总数
资料来源:CAPA航空中心和官方路线指南。
全面服务的航空公司在干线上仍占有很强的地位,是东京、羽田-首尔、金浦等城市机场配对航线上的唯一航班供应商。然而,在过去的一些情况下,竞争对手的少量产能导致了定价的巨大波动。低成本航空公司和全服务航空公司在一系列航线上存在业务重叠,但仅由低成本航空公司经营的机场匹配航线数量多于仅由全服务航空公司经营的同类航线。
2007/2017年度日本和韩国市场各类航空公司的机场匹配航线数目
资料来源:CAPA航空中心和官方路线指南。
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日本和韩国市场的份额可能会增长到70%,但它正承受着收益率的压力。
低成本航空公司将继续实现日本和韩国市场的大幅增长。合理的是,预计低成本航空公司将在中期占市场的70%,使其与东南亚渗透率最高的一些市场相当。日本低成本航运公司将在韩国增长。韩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很可能将日本市场作为未来几年的主要增长阶段。
韩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受益于更多愿意乘坐航班的乘客,而老一辈的韩国人显然越来越多地接受低成本航空公司。尽管日本和韩国市场上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迄今取得的成就为其他亚洲市场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但也需要谨慎行事,不要推断东北亚其他市场可以在类似程度上复制日本和韩国市场的发展。挑战在于,尽管增长强劲,前景依然光明,但低成本航空公司已经面临着巨大的收益率压力。而且,随着燃料价格的稳步上涨,进一步的增长可能会导致收益率下降。(由CAPA汇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