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刚刚过去,出境旅游路线马上进入淡季促销阶段。
驴妈妈的资料显示,国庆节后,酒店的价格大大降低,许多旅游线路的价格甚至被削减。
驴妈妈出境旅游部门总经理邹庆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OTA,包括母驴在内,基本上是代表代理商出售的。十一国庆后,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个体户和短期非热门旅游目的地下降了约20%至30%,而日本和东南亚的热点岛屿大幅下跌,少数几条线路的价格甚至超过了40%。
从出境旅游者的规模来看,我国出境旅游的快速发展始于2010年,当时出境旅游人数约为5000万,到2017年达到1.31亿人次。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为7131万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长15%,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预计2018年全年将超过1.5亿人次。
在需求增加的同时,出境旅游产品的供应急剧增加,包括增加航线和航空公司的航班。然而,大量资本的注入会导致供过于求的局面。对于旅行社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资源以获得较低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通过降低价格,甚至以亏损价格加速库存,减少亏损已成为一些中小型旅行社的两难处境。
在此背后,更深层次的是旅行社行业增长放缓,中小企业出现负增长,行业开始洗牌。
升职很强。
在国庆节宣传方面,主要的OTA也提供了类似的数据。
携程对该平台上数百万旅游和免费旅游产品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统计,发现从10月底到10月末,海外旅游产品的降价幅度在10%~30%之间。其中,俄罗斯、新加坡、欧洲、美国、泰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和南非是节后最下滑的目的地,演出价格较高,从28%到62%不等。
数据显示,在国庆假期后,东南亚出去旅游的一些流行产品已从黄金周下降了近50%。
国庆旺季过后,旅游线路降价是一种正常现象。中新旅游数据显示,与今年国庆黄金周的平日价格相比,出境旅游产品的价格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长期出境旅游产品的增幅不大,约为10%,而短期产品的价格则更明显,约为30%。
然而,与价格的增长相比,价格的下降超过了预期。此外,旺季是短暂的。
岭南控股行发布了2018年国庆黄金周出境旅游趋势报告,中秋节至国庆假期仅十多天,出境旅游价格呈现“过山车”市场:从9月22日起,价格攀升至10月1日达到高峰;价格高峰持续至10月4日,随后逐渐下跌,并于10月7日恢复平日和周末。
夏季外出旅游更清楚地反映了旺季的缩短。
据lvama称,8月底,出外旅游价格普遍下调,尤其是泰国、日本、越南、新加坡和其他受欢迎的短期出境旅游目的地,降幅为20%至30%。此外,欧洲、澳大利亚等长期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价格也有所下降,价格下跌的可能性超过一千元。根据携程的数据,自8月底以来,泰国顶级旅游线路的价格下降了15%至45%。
可见,经过暑假和国庆节之后,东南亚的旅游线路都在大幅降价。对此,邹指出,东南亚度假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比较成熟,国内所有主要的OTA和旅行社都在代码布局上。
对于处于非旺季或有较多预控资源的企业来说,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价格优惠吸引更多的游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东南亚岛屿旅游是高频率消费,价格优惠也可以提高回购率,总的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邹庆龄说,但自去年年底以来,由于巴厘岛火山爆发、普吉岛上覆船事件和印尼地震,东南亚游客数量比往年有所放缓,价格优惠,因此也成为今年旅行社吸引游客的途径之一。
成为一种资源,被打败,成为一种资源。
记者通过对许多行业人士的采访得知,价格低的原因可以直接、间接、主观和客观地分析。
首先,个别超低价航线产品的出现,可能是旅行社终止订单销售或限制条件优惠。事实上,低成本的旅行尾流订单和临时换位小组一直存在.
最终的旅游订单主要是由于旅行社通常采用大规模的提前采购,与航空公司包机或在集团成立前买断酒店客房,但截至登记日或登记组前,仍有少量剩余座位未满,或客人暂时退出集团,为了减少损失,旅行社将以优惠价格出售其余位置。这个低成本群体经常出现在旅行社销售人员的朋友圈里,特别是东南亚的岛屿旅游产品。
邹庆龄说,这种低价出境旅游产品的出现与旅游市场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旅行社或线路批发商来说,有阶段性的去库存需求。
“尤其是淡季。无论是国内租船还是当地土地,预控资源都应尽可能多地出售。“年轻人说。
对于旅行社来说,提前集中采购可以获得价格优势,规模越大,议价能力越强。通过集中供应和生产,价格可以是最低的,一些项目可以实现资源垄断。
然而,这种模式背后存在着明显的风险。特别是近年来,供给方远远大于需求方,各主要包机航线出勤率严重不足,酒店入住率没有上升反而下降,在许多情况下,核心优势成为负担,风险开始蔓延。
深圳中国国际旅行社副主席吴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虽然整体出境旅游消费数据有所改善,但从结构上看,过去欠发达省份或内陆三、四线城市的旅游消费有所增加,但实际上,对于一、二线城市或更成熟的城市,旅游消费实际上有下降的趋势。吴斌说。
虽然一线城市仍是出境旅游的主力军,但二三线城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2017年的数据分析发现,二线城市和四线城市的游客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高增长,第三季度二线城市占欧洲旅游市场的53%,而第一和二线城市占欧洲出境旅游市场的82%。在二线城市中,苏宁、杭州、荣、汉居欧洲旅游规模前五位,廊坊、惠州、龙岩、大同、柳州位居四线城市欧洲旅游规模前五位,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变化。
携程发布的2018年国庆出境签证报告显示,今年国庆期间,中国游客办理的签证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以上,二线城市的需求飙升,其中南京、成都、苏州、杭州和天津位居前五名。
然而,从人均消费的角度来看,北京、上海11名出境游客花费8000元,拉开了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一线城市的增长速度不如二三线城市高,但消费能力仍然较高,人均消费可能出现下降。
“在线旅行社的规模仍在增长,但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许多竞争对手,尤其是头几年进行A轮B轮C轮融资的竞争对手,都是在他们工作的时候。”吴斌指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是向市场购买一些好资源、利用价格杠杆获取市场份额的最快方式。但是这一次,当消费下降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急于减少损失,然后变成跳水,这是旅行社出境旅游产品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
吴斌说:“很多东西已经很贵了,也就是说,能够卖得比输更好,这是为了生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我相信这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明年春节才会持续下去。"吴斌表示,这反映了一些旅游资源开始过剩的事实。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邮轮公司,由于早期的分配,但在黄金周之后,人均消费有下降的趋势,供应过剩。
邹庆龄表示,一些低价集团的出现可能再次导致强制购物.但他也表示,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要性,行业自律逐步加强,强制购物逐渐消失。
另外,间接原因是旅行社产品缺乏创新,如果没有新产品,市场竞争就会导致一些低价旅游产品。
吴斌指出,近几年来,旅行社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成效变化不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