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多次搁置的北京首都第二机场项目,经过各方的“链锯”,终于获得了“准生命许可证”,但它只是预示着新一轮竞争的开始。在新机场投入使用之前,京津冀地区围绕机场功能定位划分和客源竞争的秘密战争将继续围绕新资源的配置展开。
国家发改委(发改委)于12月15日发布了关于北京新机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批准报告,这意味着该项目在三年前开始,最终突破了许多障碍,并被释放。
但这背后没有任何争论和争论。在新机场的位置、规模、建设和缓慢建设等方面,许多相关因素,如建设和缓慢建设,已成为利益相关方的棋子,多年来,有关新机场的谣言层出不穷,地方政府和航空公司的神经也一再受到影响。
根据发改委公布的“答复”,首都第二机场将按照2025年客运量72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能力62万件的目标设计。施工周期为5年。总投资799.8亿元,占总投资的一半。与先前估计的一千亿元相比,这个规模已经缩小了,但是仍然存在巨大的财政压力。
根据目前公布的资金来源,,首都机场自有资金60亿元,发改委和财政部也将安排中央预算投资和国有资本管理预算投资。但是,这只能解决部分资金缺口的问题,因此资本机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首都机场集团)通过银行贷款、航空管理项目总投资41.6亿元等多种渠道解决了对外投资问题,民航局安排了民航发展基金来解决这一问题。该项目在石油供应项目机场地区的投资为22亿元,资金按35%的比例安排。由首都机场集团和中国航空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合资公司安排自己的资本投资,资本以外的投资由合资公司以银行贷款结算。
首都机场集团在建设首都机场T3航站楼方面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对该集团来说,首都的第二个机场虽然是一个有待开采的“金矿”,但仍将对其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据首都机场集团去年7月公布的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内容,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资本机场集团现金净增加额分别为-3.553亿元、-8.664亿元和-2.954亿元。首都机场集团也承认:"虽然发行人维持较高水平的资本支出,但对发行人募集资金和偿还债务的能力有很大的压力。"
“指示”指出,机场改造、会员单位扩建等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支出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总投资82亿元以上,总投资479亿元以上。对于项目建设的资金,除地方政府投资的资金外,企业自筹部分由发行人承担;除资金外的部分,由发行人承担相应的债务。而发行人的收入规模相对稳定,规模庞大的资本支出,对发行人的持续融资和债务水平形成较大的压力。随着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发行人的折旧费用、财务费用和经营成本明显增加,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说明"还公开了该"发行人2010年净利润为9.50亿元,2011年为8.41亿元,2012年为5.43亿元,2013年1月至3月净利润为-16亿元,利润水平大幅波动。"
然而,作为一次性的基础设施投资,承担着区域门户和机场建设形象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在首都机场难以提高能力的情况下,仍然是地方政府和航空公司重建资源的好机会。(温/王孝榆)
友情链接